华大基因前三季首亏市值蒸发860亿 控制股权的人拟套现376亿用于汪建增持

来源:极速体育nba在线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5-04-01 05:10:58
通用贴片电阻

  “基因测序第一股”华大基因(300676.SZ)的控制股权的人将要减持套现了。

  11月25日晚,华大基因公告,公司控制股权的人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控股”)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2%的股份。

  这是华大基因自2017年上市以来大股东首次减持。如果以华大基因11月25日收盘价45.20元/股计算,顶格减持,华大控股将套现3.76亿元。

  本次减持是有背景的。王俊,曾是华大基因核心人物之一,其向公司实际控制人汪建转让所持华大控股10.50%的股权。华大控股本次减持,就为了筹集资金完成交易。

  实际控制人汪建借套现完成了增持,而上市以来,公司市值蒸发了约860亿元。

  华大基因经营业绩恶化。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连续三年一下子就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24亿元,为上市以来前三季度首次亏损。

  11月25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控制股权的人股权结构变动的提示性公告,近日,公司收到控制股权的人华大控股的通知,获悉华大控股的股权结构有所调整,原自然人股东王俊已将其持有的华大控股10.5%股权转让给实际控制人汪建全资持股的深圳华大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于今年11月22日办理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王俊曾担任华大基因CEO、华大研究院院长等职务,除了通过华大控股持股,还曾通过华大投资持有华大基因股份。上市之前,其间接持有华大基因14.45%的股份,是仅次于汪建的实际上的第二大股东。

  本次华大控股股权结构调整前,华大控股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持有华大基因股份占比分别是36.73%、36.68%,实际控制人汪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为0.61%,同时持有华大控股85.30%的股权,因此汪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37.34%的股份。华大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汪建、华大三生园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37.34%。

  本次股权变动后,汪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比例仍为37.34%。股权穿透后,汪建直接间接持有华大基因的股份比例由31.90%上升至35.75%。

  在披露上述股权结构变动之时,华大基因还披露,华大控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2%的股权。以11月25日收盘价计算,其将套现3.76亿元。此次减持,就为了汪建受让股权。

  作为“基因测序第一股”,华大基因曾备受资金追捧,2017年11月14日,上市满四个月时,盘中股价达到261.99元/股,较发行价上涨了18.25倍,市值约为1050亿元。此后,股价震荡下跌,2020年受疫情影响曾回升至199.40元/股,但没有维持太久,下跌再现。到今年11月25日,股价区间跌幅达80%。

  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方法,为科研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称,其是全球基因行业的领军者,通过20多年的人才积聚、科研积累和产业积淀,已建成覆盖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营销服务网络,成为屈指可数的覆盖本行业全产业链、全应用领域的科技公司,立足技术先进、配置齐全和规模领先的多组学产出平台,已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

  2016年,上市前一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1亿元、净利润3.33亿元。上市后的2017年至2019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0.96亿元、25.36亿元、28亿元,连续三年增长;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3.87亿元、2.76亿元,同比变动19.66%、-2.88%、-28.53%,连续2年下降。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研发的抗疫产品热销,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3.97亿元、20.90亿元,同比增长199.86%、656.43%。

  但是,虽疫情红利消失,公司业绩持续下降。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是67.66亿元、70.46亿元、43.50亿元,显而易见地下降;净利润分别为14.62亿元、8.03亿元、0.93亿元,同比下降30.08%、45.06%、88.43%,连续大幅下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8.26亿元,同比下降10.10%;纯利润是-1.24亿元,同比下降276.49%。其中,第三季度,纯利润是-1.42亿元,同比下降792.32%。

  长江商报记者看出,华大基因重视研发,但更重视营销。2020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20亿元、4.87亿元、5.36亿元、5.29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10.78亿元、12.38亿元、16.09亿元、10.36亿元。2022年,研发费用仅约为销售费用的33%。2023年这一比例为51.06%,刚刚过半。

  今年前三季度的状况有所改变,公司销售费用减少至6.63亿元,研发费用微增至3.98亿元,但与创新药企业相比,其研发费用规模仍处劣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鄂)字5号鄂新网备1005-000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090118鄂ICP备13008093号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湖北知音传媒股份公司院内 网站邮箱: